電化學拋光常見故障及可能原因見表3-6.
電化學拋光用電源、設備和夾具如下:
1. 電源
拋光對電源波形要求不嚴,因此,一般使用的直流發(fā)電機、硅整流器或可控硅整流器等均可。電源電壓空載要求0~20V可調(diào),帶負荷的負載為8~10V工作電壓。工作電壓低于6V,拋光速率慢,光亮度不足。
2. 電化學拋光槽
可用聚氯乙烯硬板材焊接而成,其上裝有三根電極棒,中間為可移動的陽極棒,接電源陽極,兩側(cè)為陰極棒,并連接電源陰極。槽上應有加溫和冷卻裝置。加熱可安裝鈦加熱管,降溫可安裝通冷水的鈦管。也可以采用厚度5mm的鋼板制成內(nèi)外夾套槽,內(nèi)槽上面襯鉛皮5mm厚,或襯軟的厚度3mm的聚氯乙烯塑料片,夾套中可通水和蒸氣,以便進行加熱和冷卻,可以自如地控制槽內(nèi)拋光液的溫度。
3. 夾具材料
用鋁合金或純鈦材料制作的夾具比較理想。它們導電好,有一定的彈性和剛性,耐腐蝕,壽命長。鋁或鈦離子進入槽液無不良影響。不宜使用銅、黃銅或磷銅作夾具,銅離子進入電解液中,在陰極上析出,在斷電取零件的瞬時,在不銹鋼表面會立即置換上一層結(jié)合力不良的銅層覆蓋在拋光表面,嚴重影響拋光質(zhì)量。為了提高夾具的使用壽命,夾具裸露部位必須包上聚氯乙烯膠帶,或涂上聚氯乙烯糊狀樹脂或綠鉤膠,然后在200℃烘箱上烤熔成膜,如此要進行多次,使膜達到一定的厚度。然后在接觸點處用小刀刮去絕緣膜,露出金屬面以利于導電。每次使用時都要在堿液中活化接觸點。
4. 夾具的導電能力
電化學拋光時所用的電流密度比較高,一般情況下,一槽電流通過可達數(shù)以千安計,夾具設計制作時要考慮零件所用最大電流要能夠通過夾具的導電板而不至于過度發(fā)燙,對鋁板以每平方毫米通過電流不超過4A為宜。夾具溫升太高,不便于提放,更易使夾具失去彈性及夾持零件的能力。夾具連接零件的接觸面積要合理。根據(jù)拋光表面形狀和電流在溶液中的分布,要適當增加導電接觸點,最少不小于3點,導電板與零件的接觸點必須緊密牢固,在拋光過程中不得松動,對于重量較大的零件可用螺釘擰緊,又要有較小的裝卡印痕。鋁夾具在使用前,要用熱堿腐蝕一下才可使用,以除去鋁在空氣中長時間放置后生成的氧化膜,影響電流的正常導入工作。
5. 拋光槽液位高度
在電化學拋光過程中,特別是含有甘油或添加劑的拋光液,會產(chǎn)生大量泡沫浮于液面,為防止泡沫溢出槽外,方便調(diào)整槽液的相對密度,液面應留有空間,因此,拋光槽液位高應比槽總高度低300mm.在設計槽的高度時,根據(jù)最大拋光零件長度(a)、距槽底空250mm、距液面水平面50mm,液面水平面距槽口300mm,即可求得槽的高度h=250+50+a+300(mm)=a+600(mm).
6. 拋光槽陽極移動裝置
置放夾具和零件的陽極桿為可移動的,移動速率以每分鐘往復10~20次,左右行程為100mm。